起动箱

检测磁材并驾齐驱,中钢天源磁性材料需求

发布时间:2022/8/16 13:37:57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盛证券杨心成王琪张津铭)

一、市场化改革先锋,深耕主业谋求全面发展

1.1深耕行业三十余年,跻身行业龙头

中钢集团旗下新材料业务平台。

公司成立于年,是中钢集团旗下科技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以金属材料及检验检测业务、磁性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为主业,当前已成为我国金属制品检验检测权威机构与国防军工领域重要的金属制品研发制造企业;软磁原材料四氧化三锰产能全球第一;永磁器件产市场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

截至年,公司已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并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

中钢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3.4%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截至H1,中钢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下的企业合计持有公司33.4%股份。

此外,公司拥有6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包括中钢制品院在内的3家控股子公司。

1.2积极拓展产品布局,下游应用空间广阔

依据公司业务板块分类,公司当前主要营收与利润来源为检验检测服务、磁性材料业务,并附有装备制造、有机化工业务。

1.检验检测服务及金属制品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丝、钢丝绳各类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行业质检信息技术服务。

(1)金属制品方面,公司为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内弹性材料钢丝、特种异型钢丝、军工用特种钢丝及钢丝绳等产品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拥有科研、检测和中试生产仪器设备多台,具备年产5万吨金属制品的生产能力。

(2)检测方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下设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中钢国检),是全国首批批准成立的国有性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有着37年检验历史,并拥有CMA、CAL、CNAS、ILAC、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桥隧专项等诸多资质证书;国家授权检测业务范围十大类多个参数,多个产品;检测范围覆盖金属制品、工程原材料及构配件、公路工程、轨道交通、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钢铁产品、防水材料、耐火材料等产品检测。

2.磁性材料产业

公司下设:

(1)稀土永磁器件事业部:主要生产以铁、钕、硼极少量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永磁稀土材料。产品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机器人、医疗器械、新能源车、风电、家电、电子、电力机械等领域。

(2)永磁器件事业部: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永磁氧体器件,如汽车电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洗衣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空调用永磁铁氧体、冰箱压缩机电机用永磁铁氧体等。

(3)软磁材料事业部:主要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锰、铁硅粉、铁硅铝粉等。

3.装备制造产业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生产塔磨机、高压辊磨机、CT系列湿式永磁筒式磁选机等,可广泛应用于包括金矿、银矿、铜矿、镍矿、锰矿、铁矿、锌铅矿等多种矿石及固体颗粒的超细磨与加工。

4.有机化工行业公司

有机化工业务生产9-芴酮、双胺芴、2-溴芴酮等化学品。

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水饱和非极性介质中9-芴酮的制备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产品纯度高、环境污染小、催化剂和溶剂可循环利用,以及体积产率高等特点,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当前市占率达70%。

9-芴酮主要用于光学材料用于改性或合成性能独特的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手机及数码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用膜等。

公司业务以金属制品检测、磁性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为主。

营收构成来看,以四氧化三锰为代表的工业原料产品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年贡献5.3亿元,占比32.3%;电子元器件产品,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及稀土永磁器件,贡献3.2亿元,占比19.6%;磁性材料共计贡献营收占比超过50%。

金属制品检测业务贡献3.7亿元,占比22.8%;金属制品贡献3.4亿元,占比20.5%;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贡献0.8亿元,占比4.8%。

业务板块发展良好,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快磁性材料产业布局,拓展非铁业务检测,创造业务增长点。-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3.8/16.7/25.9亿元,3年CAGR达23.3%;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4/1.7/2.1亿元,3年CAGR达15.7%。

毛利率稳定,净利率稳步提升。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近年稳定在25%-26%之间;净利率稳步提升,分别实现9.6%/10.0%/10.5%。

1.3市场化改革先锋,竞争力维持行业前列

股权激励深度绑定管理层利益。公司年初入选国资改革“科改示范企业”,多年来通过科研机制改革、加大资本运营、坚持市场化激励等方式,抢抓深化改革“窗口期”,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改革经验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创新:“科改示范企业”案例集》。

年9月,公司提出首次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推荐激励制度建设,拟向包括公司董事、高层管理人员、中层人员及技术业务骨干在内的不超过人(占员工比重约15%)授予万股股票期权(占股本总额2.3%),价格为4.15元/股,并于股权激励方案中设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8%的增长目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清晰。公司于年12月发布《“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

依据《规划》,公司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的愿景,提出了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做强磁性材料及器件、金属制品及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做优矿山及建材专用设备、精细化工材料及冶金检测设备等特色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等业务。

公司对其各业务板块均制定详细计划,力争打造多个细分赛道隐形冠军产品,实现跻身产业“世界一流”目标。

客户资源稳定优质。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

目前公司产品的主要客户包括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海尔电器、小天鹅、惠而浦、莱克电气、东贝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等行业内知名企业。

二、检测行业蓬勃发展,积极扩品创造利润增长点

2.1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政策引导,我国检测认证行业持续扩容。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服务业。

近年来,国务院、行业协会等部门、机构相继出台文件,旨在为检测行业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强做优做大。

当前,中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二稿已形成,《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和改革创新并举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检测行业规模、机构数量稳步攀升。

受近年国内政策开放及产业发展的推动,国内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逐渐跻身质检行业的“世界大国”。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年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亿元,同比提升11.2%。

我们认为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预计CAGR达14.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亿元(前瞻研究院预测)。

第三方检测广受市场欢迎,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我国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且机构数量众多,当前呈现“小、散、弱”的格局。

年我国检测机构数量达家,且地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企业多集中于如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检测细分领域,尚未出现跨地域、跨领域经营的行业龙头。

根据公司营收与行业空间预测,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广电计量等头部上市企业市场份额仅占0.4%-1.0%左右,行业集中度远低于英国(预计-年CR4达1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第三方检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政策扶持下检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有技术优势与规模优势的检测公司望做大做强。

2.2开疆拓土,检测业务长足发展

国内权威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之一,营收利润稳增长。

公司下属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第三方公正性检验机构,主营金属制品及质量检验检测。

管理层日思进取,研究院-年营收实现4.4/4.7/5.6/7.1亿元,净利润实现0.6/0.8/1.1/1.6亿元。

依托高铁业务布局全国,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总部设立于郑州,并依托铁路业务布局全国,在焦作、河北、安徽、四川、云南、广东、贵州、吉林、上海均有分子公司实验室。

公司与各地客户保持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全国各省市设立了三十四个办事处,未来有望维持拓展客户,打破检测业务区域性,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资质齐全,非高铁业务开疆拓土。

公司深耕检测业务30余年,积极开疆拓土,提升业务种类覆盖范围。

近年来,除优势高铁业务外,非高铁检测业务占比逐步提升,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动力。

年收购西部业黔80%股权,开拓建筑检测市场;年收购正达交通检测%股权,新增公路综合甲级检测资质;年正式成为桥梁隧道工程专项试验检测机构,新增获批岩土专项检测资质等并成功入选《年度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名录》。

扩项后,公司拥有82个大类、个产品、个参数。

检测业务拓展更大市场空间。

公司金属检测业务起家,根据《中国认证认可年鉴》,中国金属材料测试领域年行业空间达51.5亿元(假设金属检测市场份额维持不变,预计年达约89.4亿元)。此外,公司新布局建设工程(道路、桥梁)检测,年行业空间约亿元(假设建设工程检测市场份额维持不变,预计年达亿元)。

混改落地激发企业活力,营收望上新台阶。

检测行业较为市场化,公司亦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建立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年4月,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增资混改方案的议案》,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同步实施员工持股方案,合计出资2.3亿元,占比13.1%,其中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占比达3.1%(年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净利润1.6亿元)。

在良好的激励制度下,营收连年实现高增长,检测服务-年分别实现1.3/1.6/2.6/3.7亿元,CAGR达42.0%,位于行业前列。

另外,公司当前收入体量较小,未来收入体量有望上新台阶。

管理良好,检测业务毛利率维持行业头部水平。

公司金属制品检测业务盈利能力强,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年分别实现55.5%/53.5%/51.8%,领先同行,显示出公司良好的管理水平。

三、全方位布局磁材产业,拉动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3.1多元布局磁性材料产品,碳中和背景下大有可为

磁性材料按去磁难易程度分为永磁、软磁材料。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

磁化后易去磁的物质为软磁材料,不易去磁的物质为永磁材料。按化学成分分类,可以分为稀土永磁、铁氧体永磁/软磁和金属永磁/软磁。

下游应用领域广阔,碳中和背景下大有可为。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下游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新能源车、风电、节能家电、电子、智慧城市等。

根据公司公告,年全球磁性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亿美元,3年CAGR达9.7%。

近年来,我国磁性材料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产品档次明显提高。碳达峰、碳中和提高了降低碳排的紧迫性,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磁性材料大有可为,预计需求将持续井喷。

ReportLinker测算,中国磁材行业空间年约亿元,并将于年达到亿元,7年CAGR达12.6%。

公司磁性材料业务涉及四氧化三锰及其主要原料电解金属锰(生产软磁铁氧体的主要原料)、永磁铁氧体、稀土烧结钕铁硼器件、以及软磁铁氧体(项目建设中):

(1)稀土永磁:稀土永磁体是一种由稀土元素镧系合金制成的永磁体。公司稀土永磁产品以钕铁硼磁体(NdFeB)为主,其磁能积在27~50MGOe之间,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EPS)、节能家电(空调压缩机、节能电梯等)、机器人等;

一类为传统应用领域,包括VCM、消费电子等。在中国,目前仅有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生产商具备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的能力。

全球稀土永磁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全球稀土永磁消耗量由14.7万吨增加至21.0万吨,CAGR约7.4%。预计年稀土永磁消耗量将达30.5万吨,5年CAGR达7.8%。

我国稀土永磁消耗量快速增长。

中国作为稀土永磁最大生产国与消耗国,-年消耗量由10.4万吨增长至14.9万吨。受下游行业需求刺激,预计未来消耗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年达22.5万吨,5年CAGR达8.6%。

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增长预计远快于稀土永磁。

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消耗量约6.5万吨,-年CAGR达13.7%,占稀土永磁材料整体消耗量的31.0%。预计年高性能钕铁硼全球消耗量为12.9万吨,5年CAGR达14.7%,消耗量占比提升至42.3%。

预计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消耗量年达8.7万吨。

根据FrostSullivan,-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由1.94万吨增至4.1万吨,CAGR达15.8%。预计年消耗量将达8.7万吨,5年CAGR达16.6%。

下游应用需求拆分:

1.新能源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钕铁硼永磁体最主要的需求增长领域。-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从吨增至吨,5年CAGR达42.3%。

假设一辆新能源车新增钕铁硼用量约为3KG,预计年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可达1.6万吨,5年CAGR达32.1%。

2.节能领域:伴随国家节能减排路线的实施,白色家电领域的节能要求随之提高。

变频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对高性能磁体的需求量亦逐步增大。预计年,中国节能领域的高性能钕铁硼消耗量将达1.8万吨,CAGR达16.3%。

3.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目前风力发电机大多使用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直驱永磁发电机。FrostSullivan预测年中国风力发电机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耗量将达约1.7万吨,CAGR约13.1%。

(2)永磁铁氧体

公司产品包括各类永磁铁氧体器件,如汽车电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洗衣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空调用永磁铁氧体、冰箱压缩机电机用永磁铁氧体等。

永磁铁氧体相对于钕铁硼永磁磁性能力较弱,但其物理特性稳定,且性价比更高,在对磁性能力要求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中应用较广;多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起动器电机、燃料泵电机、制动器系统用电机、风电电机、电力阻力转向等)、家用家电(驱动电机、风扇电机、压缩机电机等)与电工工具类电机制造等领域。

铁氧体永磁发展平稳,产量维持在50万吨以上。

-年中国铁氧体永磁材料产量较为平稳,维持在50万吨左右。我们认为两方面因素有望驱动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盈利增长。

(1)我国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当前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约9%。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趋严,行业面临洗牌,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碳中和的提出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对下游变频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需求有较大刺激作用,且铁氧体相比钕铁硼永磁材料性价比更高,有望拉动铁氧体永磁需求大幅提升。BBCResearch预测,全球铁氧体永磁材料市场规模未来3年增速有望达8%以上。

(3)软磁原材料及软磁铁氧体

公司软磁材料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锰(产能全球最大)、铁硅粉、铁硅铝粉等,同时规划在建1.5万吨软磁铁氧体产能。

其中,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制造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电子、家电、5G通讯、电力、充电桩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于生产软磁金属磁粉心,广泛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年我国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达85亿元,并将在新能源汽车及周边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无线充电需求井喷下加速增长。

假设软磁铁氧体-年增速10%-15%,-年增速20%;每吨软磁铁氧体价格为3万元,年软磁铁氧体市场规模将达亿元,5年CAGR达11.9%。

3.2研发实力行业居前,扩产增厚利润空间

扩产增厚公司利润空间。截至,公司磁性材料产业拥有5万吨四氧化三锰(其中电子级4.5万吨,电池级5千吨)、1.5万吨永磁器件和1.5千吨稀土永磁器件生产能力。

年9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11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项目与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绿色制造生产项目。

根据公司公告,项目建成后有望为公司带来平均万元/年利润。本次项目扩产后公司将成为当前唯一同时布局软磁铁氧体(规划1.5万吨)、永磁铁氧体(规划3.4万吨)、稀土永磁(规划5.0千吨)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

毛利率位于行业中等水平。公司电子元件业务-年实现毛利率24.0%/25.3%/19.2%,对比磁性材料上市公司处于居中水平。

但公司当前稀土永磁器件产能较小,未来有望通过扩产规模化、加大钕铁硼产能布局进一步提升其毛利率。

技术研发团队实力较强,研发费率位于行业前列。

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深耕行业数年、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拥有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马鞍山市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研发机构,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院士工作站。

截至年,公司拥有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同时近年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费率不断提升,-年达5.0%/4.2%/5.7%,位居行业前列。

四、盈利预测

4.1关键假设

1)公司业绩稳步提升,营收保持40%左右增速;

2)检测业务持续扩品,磁材投产符合预期;

3)检测毛利率稳定;磁材毛利率稳中有升。

4.2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1/4.2亿元,对应EPS为0.28/0.41/0.56元,对应PE为29.6/20.3/15.0x。

磁性材料行业选取稀土永磁生产商金力永磁、宁波韵升、大地熊,软磁铁氧体厂商天通股份进行估值对比,可比公司年平均PE为26.1x。

检测行业选取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国检集团、广电计量进行对比,可比公司年平均PE为29.8x。公司E市盈20.3x,估值与检测、磁材行业均值相比均较低。

公司检测业务激励制度良好、磁材业务坐享行业成长,未来有望维持营收、利润高增长。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部分业务原材料议价能力较低。国内在金属冶炼、煤焦油提取等方面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获取高性能原材料渠道有限,且采购成本更高。市场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水平可能会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不确定的影响。

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公司磁材业务下游应用范围包括新能源车、风电、节能家电、电子、智慧城市等。若出现下游应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将影响磁材营收及利润增速。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检测业务依靠全国布局与积极扩品维持高增速。若扩品类、客户速度放缓将影响公司检测板块营收及利润增速。

假设及测算误差风险:行业需求空间、市占率、公司产能规划、盈利能力等数据基于假设与测算,存在测算误差风险。

——————————————————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1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