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动箱 >> 起动箱发展 >> 强者无需剑拔弩张CARREVIEWS时
它们同样拥有四个车门,它们的起售价仅仅相差2万余元,它们分别来自于梅赛德斯-AMG和宝马M两个曾打造了无数高性能汽车的部门,你一定会认为它们二者之间的竞争一定是针尖对麦芒,火花四溅。但,实际情况好像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自梅赛德斯-AMG开始独立打造拥有四个车门的AMGGT时,保时捷Panamera就已经被所有人认定为他们想要直面的竞争对手。的确,无论从体型、设计风格还是价位跨度来看,AMGGT四门跑车都已经完成了与Panamera的完美同步。此时,大家似乎已经忘记,在四门性能车这个并不算太广阔的领域内,还有一股你永远无法忽视的力量在背后虎视眈眈——那款曾经被称为“地表最强性能猛兽”、披着“滨海湾蓝”外衣的宝马F90M5,似乎在用它凶狠且带有一丝小邪恶的眼神向我们抗议:“就因我一直独来独往,你们就要把我忘掉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由于从来都是披着5系轿车的外衣,我们在日常讨论四门性能车时好像自然而然地已经将其剔除在外。实际从目前的起售价来看,F90这一代宝马M5为.99万元,而最新诞生的梅赛德斯-AMGGT四门跑车中恰好有一款与之价格无比相近——GTMATIC+起售价为.68万元,2.31万元的差距对于百万级别的豪车车主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今天我们就准备请保时捷Panamera彻底作一次壁上观,看看来自奔驰与宝马这对百年“冤家”的两款四门高性能汽车是否能够为我们带来如心中所想的火爆对决。
经典溜背与“改装”5系
很幸运,我们将二位约到了相同的排期,
它们有机会能够在同一个镜头前留下自己帅气的身影。
如果要论回头率,有着经典溜背造型的AMGGT53毫无疑问要占到上风。在许多小姐姐的眼中,那一抹平滑的弧线才是这部百万豪车吸睛的关键。而旁边的这部是5系还是3系,是不是改得太过暴力了?即便一些车圈外的小哥哥其实也会有这种想法,毕竟目前“M”车标与四出排气并不是一个很难寻得的部件。当遇到正主时,他们也就失去了最基础的辨别能力。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全新开发的AMGGT四门跑车当然有其过人之处,诸多AMGGT跑车上元素的原封移植给这部作品带来了纯正跑车的灵魂。这包含了与AMGGT几乎相同的前脸,除了标配的几何多光束全LED大灯在形状上有所差异,其余部分,前进气格栅及前保险杠上夸张而复杂的进气口都与AMGGT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另外,AMGGT四门跑车圆润尾部上镶嵌着的两组与双门版属同款的条状尾灯也清晰地表明了它的身份——我是一部纯正的AMGGT系列车型。
侧面才是AMGGT四门跑车的精华所在,奔驰很清楚一部四门Coupe应该呈现出何等姿态。在修长的前机盖之后,一条美丽的弧线直达车尾,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这正是一部纯粹的四门Coupe型跑车应有的样子。加上“传统”的无框车门、可手工操作的多级伸缩式尾翼以及多款帅气的跑车式轮圈,这部四门跑车甚至有着取代它们自己的CLS成为最美四门Coupe的趋势。
回过头再来看看旁边的这部M5,它就显得太低调了。作为5系的一员,M5当然是不会加长的,不到5米的车长,“仅仅”2.9米多一些的轴距虽然看起来具备十足的力量感和美感,但这样的身材也就将将超越国产加长版3系轿车,前面提到会有一些人傻傻分不清它是“3”还是“5”也情有可原,都是家族化设计惹的祸。
没有任何骚气的线条加持,M5上的一切都是为更好的性能服务:包括碳纤维车顶、夸张的前保险杠进气口、后空气动力学组件、双边四出排气、前翼子板散热孔以及小到不能再小的几个三色彩条加“M5”标识。当然,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它的两侧外后视镜也有一个类似于飞机小翼一样的末梢,不用说也是空气动力学优化的结果。
一个尽显潇洒,一个无比低调,看起来二者并不想在造型设计上一较高下,它们各自都秉承着自己一贯的设计理念。如果你是手握万元裸车购车预算的颜控,会喜欢哪一款呢?
奔驰式奢华与宝马式运动
座舱内的比拼实际上延续了造型设计上的套路。当你拉开AMGGT53四门跑车那骚气的无框车门后,一幅熟悉的画面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不出我们所料。
AMGGT四门跑车的内饰设计与CLS、E级轿跑车一脉相承:双12.3英寸液晶显示器、全新中央触控板、双拇指操控系统方向盘包括四个带有氛围照明系统的中央空调出风口都完全一致。只不过,这套人机交互系统还没有升级到最新的MBUX,体现在中央液晶显示屏还无法使用触控式操作,但相信这对于GT53的车主来说并无大碍。
你可以通过帅气到爆的AMG方向盘上双拇指操作系统或是中央触控板实现更为便捷的操作,这还避免了屏幕上指纹的收集。其实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世界依然是那么美好。唯一与这种奢华划清界限的就是这台GT53中无处不在的碳纤维元素的使用,它也好像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你它真实的身份并不是什么普通的CLS或是E级轿跑车,当然,这需要你1.13万元的额外预算进行选装。
中控地台部分的设计相比于大部分奔驰轿车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它更接近于AMGGT跑车的风格,看上去更像是一台V8发动机的形状。两侧分布八个带有小彩屏的长方体按键,功能包含了驾驶模式选择、变速箱手动模式切换、发动机启停系统、悬架风格设定、尾翼升降及相比GT50多出的排气阀门开关键。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这部GT53试驾车并没有选装AMG方向盘操控单元,这甚至让我有些想念三个月前的GT50试驾车了。
换到宝马M5的座舱之中,先前那种有些兴奋的心情也会逐渐平复,随之而来的就是肾上腺素的不断分泌,我甚至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冲动想要立即将其开上赛道飙上几圈。这不赖我,虽然M5几乎是完全照搬了5系的内饰,但在几个关键之处它还是进行了突出的标注。
红色的发动机启动按键仿佛在提醒着你:做好一切准备再来触碰我。方向盘上两个红色的拨片也是M车型独有,你可以自定义两套驾驶模式存储其中,方便随时切换。这甚至要比前两代车型的操作更加简便,也更具有挑逗的意味。全液晶仪表没有过多花哨的界面,显示模式也并不能进行切换,但其上清晰地标明了目前车辆的各项状态,这正是驾驶员最需要的。M系列著名的“丁字裤”方向盘握感依然饱满,属于那种让你很难摆脱的类型。大拇指切换驾驶模式,中指和无名指用来切换挡位,人车合一,不过如此。就连HUD平视显示系统中都增添了M模式,彼时的转速显示更像游戏中的界面,从左至右,能量条不断填充,如果你“不幸”将它填满,相信大脑早已处于缺氧的状态了。
这就是奔驰与宝马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产品中的呈现,即便属于AMG的序列,GT53四门跑车依然将豪华作为立命之本,它要让它的主人感受到来自三叉星徽品牌的尊贵礼遇。而宝马,天生运动,M车型当然更是出类拔萃。有了那些可怕的红色“点缀”,你还有时间和心情去计较氛围如何吗?
装备方面,除了各自应有的基础功能外,两者都分别提供了长长的选装清单。每名车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部只属于自己的AMGGT53或是M5。如果你是十足的配置控或是技术控,想把这两款车的价格整到万元以上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结伴出入高档场所毫不违和
在我看来,这一部分是二者唯一达成共识的地方。对于四门性能车来说,除了要满足驾驶者对于性能的追求之外,对后排乘客的礼遇也一定不能马马虎虎。
标准配置的AMGGT53四门跑车后排配备两个独立座椅,你还可以通过元的额外付出选择贯通式三座长座椅,这样的好处就是在后备厢装载大件物品时可以将其按照40:20:40的比例折倒,进一步提升实用性。不过我对此并无太大感觉,我还是喜欢专属的四座设计,这对于后排乘客绝对算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后排无线充电板、控温杯座、后座加热、后排独立空调等装备以或标配或选装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当你用1.18万元选装了多区域智能空调时,还会得到一块不可拆卸的控制屏幕,其上可以展示地图、娱乐系统以及关乎性能的一些行车信息,真正做到让车内的每一名乘客都能体会到AMG所带来的畅快驾驭感。另外,接近3米的轴距也保证了后排乘客拥有比较充裕的腿部空间,而头部则由于快速下落的车顶会感到有一些压抑,这正是你需要牺牲的地方。
对于宝马来说,5系本就是行政级中大型轿车中的佼佼者之一,M5虽然仅有标准轴距,但应有的装备却一样不少。独立空调、独立屏幕以及向舒适性做了一定的妥协的座椅都在恍惚间使你觉得这就是一部5系轿车。至于轴距是2.9米还是3米以上,对于正常身高的朋友们来说所感受到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贯通式三座无需像AMGGT四门跑车那样选装,这也使得M5的后排比对手敞亮许多,没有那么强烈的压抑感。
夸张一些来说,如果两部车“手挽手”走进高档场所或用作暂时的商务接待,所接嘉宾丝毫不会感到被轻视或是被怠慢,没准两款性能车型特有的座舱氛围也会令他们感到新奇。
有商量余地的AMG与偏执的M
该动起来了。当然我们这次依然没有机会让它们在赛道上一较高下,只是针对城市路况而言,两者是否是一种剑拔弩张,拼谁更有性能范儿的架势呢?
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动力总成。AMGGT53使用了一台M系列的3.0T直列6缸发动机与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搭配,并采用48伏电气系统的加持以及匹配了4MATIC+AMG高性能四轮驱动系统增强版。这套动力总成能够输出千瓦最大功率以及牛·米最大扭矩,官方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5秒。而F90M5使用的是一台代号为S63B44T4的4.4T双涡轮增压V型8缸发动机与8速运动型手自一体变速箱搭配,并匹配可自主切换式的M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这套动力总成能够输出千瓦最大功率以及牛·米最大扭矩,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4秒。
排量3.0升对4.4升,6缸对8缸,超过千瓦的功率差以及牛·米的扭矩差,1秒多的加速时间差……看上去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抗。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也已经明白,虽然两者几乎拥有完全相同的起售价,但它们完全没有必要搞得剑拔弩张。GT53虽然挂着AMG的标识,但骨子里仍然是一部以豪华舒适为第一要务的GT跑车,而宝马M5则完全不用考虑那么多,它的工作就是压榨极致的性能,它身体里的一切都仅仅为性能服务。
实际驾驶起来的感觉也印证了数据上的差距。当按下AMGGT53上的发动机启动按键后,没有跑车应有的一声轰鸣作为见面礼,发动机在悄无声息中就完成了启动,显然这是48伏电气系统的功劳。踩下油门,车辆即轻快地向前驶去,没有丝毫犹豫。在默认的舒适模式下,我甚至无法想象自己正在驾驶的是一部由AMG打造的GT车型。无论从平顺性、安静度的角度来看,它都隐隐有一丝S级的气场。当然,米其林PS4宽胎与无框车门带来的无可避免的更多一点风噪将我从臆想中唤醒,这不是S。随着油门的加深,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也在以极为线性的方式提升,好似你的前舱中摆放的是一台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新增的电子辅助压缩机,在中低转速下或需要较强的动力输出时,它会与涡轮增压器同时工作以提升效率并将迟滞现象接近彻底消除。它与涡轮增压器的关系就好比混动车型中电动机与发动机的关系,它的存在弥补了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无法避免的缺陷。
而在减速过程中,发动机在车辆时速降至大约10公里左右时就已经提前关闭,并不需要等到完全停稳,它的关闭过程同样令人难以察觉,我也是通过仪表中的瞬时油耗数值才得出的判断。这同样得益于先进的48伏电气系统,它将起动机和交流发电机整合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一个电动机(ISG),除了能够支持发动机21马力的功率和牛米的扭矩之外,ISG还可实现能量回收与微混合动力功能——这可以帮助车辆在低速滑行时就可以关闭发动机,启动瞬间亦可以做到悄无声息。
当然,以上并不是这部AMG的全部,它还有许多商量的余地。比如,你可以将驾驶模式变换至GT50上不曾提供的“RACE”,此时你仿佛会感到整个车辆突然间完全紧绷了起来,排气声音也毫无保留地从后方传来,看来你也无需再去打开专属的排气阀门开关了,RACE模式已经全权代劳。伴随着独有的声浪,AMG应有的暴烈毫无保留地完成了喷发。不要小瞧这台高功率调校下的直列6缸发动机,在电动机的配合下,它完全有能力将加速时间做到官方的4.5秒。只不过相比于纯后驱的GT50,搭载了4MATIC+的GT53在道路上行驶能够使人感到安心许多。系统提供的完全可变扭矩分配功能,实现了四轮驱动系统和后轮驱动系统的优势互补。如果选装了后轴转向,GT53在过弯时就能够兼顾灵活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驾驶乐趣。当然,代价是2.35万元。
在网上有人质疑GT53与GT50之间的价差为何会达到接近50万元,似乎高功率版本马力、扭矩的小幅提升以及这套4MATIC+的增加并不值得。事实上,AMG高性能四驱系统所带来的车辆极限和稳定性的提升是纯后驱车型无法比拟的,加上一些装备由选装升级为标配,我认为这样的价差还是处在相对合理范围之内的。
好了,在体验过GT53的多重性格之后,我再次坐进了M5那令人血脉贲张的运动型座椅中。相比于AMGGT53仅需一键即可完成整车驾驶模式的切换,宝马M5就要专业了许多。它小巧的电子挡把周围分布了各种与驾驶相关的按键:油门响应模式、悬架阻尼调节、转向力度调节以及三挡换挡逻辑调节,当然还有与GT53相同的“虚荣心功能”——排气阀门开关。作为宝马家族中令人顶礼膜拜的产品,M5将车辆的性格组合交给驾驶者去掌控,喜欢哪一种,存起来就好喽,这正是M1和M2键的重要作用。
当然,可以切换的四驱模式也是这一代M5的一大特色。不过,宝马并没有为四驱系统的切换在这里单独设置一个物理按键,而是将它隐藏在iDrive中的一个三级菜单中,这是为了安全着想。毕竟四驱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让车主们更安全地掌控这头马力的猛兽,而并非让你天天进行切换来玩。作为情怀车主,两个自定义模式的驱动系统方面一定是一个四驱一个两驱。只是在这里,两驱需要完全关闭DSC才能够切换过来,十分危险,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并不建议使用。
我们本次试驾全程都使用4WD模式,并将所有能调节的模式都调至Comfort舒适,换挡逻辑也是最利于升挡的一级。稍微夸张一些的说,这时的M5就像普通的5系一样带给你相对舒适和惬意的驾驶体验,注意,没有“安静”。因为即便关闭声浪阀门,4.4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马力功率也很难被压住,低沉的发动机轰鸣声也总是伴随你左右。这与有着48伏电气系统加持的AMGGT53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甚至可以全方位地令你忘记是在驾驶一部AMG。而M5却在时刻提醒着你这不是一部5系轿车,要集中注意力。
当然,毕竟也是要用于城市,全舒适模式下的M5还是非常听话的,脚下的油门能够给你一定的宽容区间,即便不小心加大力度也不会让V8发动机爆发出全部洪荒之力,转向力度依旧很沉,不过这是宝马车型的共性,不足为奇。悬架对于路面的信息传递依然非常清晰,只是能感觉到它在努力地化解这些震动,只不过由于“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像5系那样极致。相比而言,AMGGT53在舒适驾驶模式下的悬架滤震表现就要“妥协”的更多,但通过模式的切换,它会迅速回复到AMG应有的状态当中。
在一段山路中,我短暂地将各项模式调至第二挡SPORT,换挡逻辑升至第三级别,此时的M5终于得到了释放。要不是无处不在的限速和摄像头,我还真不知能将它开到什么地步,因为坐在驾驶席的我真的并不觉得有什么,沉稳而精准无比的车头指向性,几乎没有侧倾的车身以及因变速箱保持住不升挡以至脚下随给随有的动力让我不断地想探寻它的极限,这是在AMGGT53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此时的我更坚定了一定要找机会驾驶M5下赛道的信念,目前在售的M5雷霆版无疑会更加刺激。
的确,两者完全不是剑拔弩张的状态。AMGGT53在大部分时间内会保持住自己绅士的姿态,用豪华的座舱氛围以及48伏电气系统来为你营造赏心悦目且安静的驾驶体验。如果你想AMG了,一键即可令它完成彻底“变身”。而宝马M5虽然在全舒适模式下也还算是一个乖乖仔,但无时无刻不环绕在你身边的V8发动机声浪却令你很难淡定地与之相处。也许,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纷繁的驾驶模式选项中组合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不过,这也是一种乐趣,不是吗?
无需剑拔弩张,只是多一种选择
这篇RIVALS文章告诉我们一件事:不是所有的竞争对手都一定要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就像这两款相同价位、看上去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四门性能汽车一般。对于网络论坛中在它们之间举棋不定的朋友们来说,大可不必过于纠结。两款车型在性能这一共同的核心之下在各方面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侧重,多一种选择总是好的。看看我们的文章,或是去亲身体验一下,你会发现做出决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Specifications
梅赛德斯-AMG
GTMATIC+4DOOR
售价:.68万元起
引擎:L6,涡轮+电动增压
排量:mL
最大功率:
kW/6rpm
最大扭矩:
N·m/~rpm
变速器:9挡手自一体
长/宽/高:
//mm
轴距:mm
驱动方式:前置全时四驱
制动系统(前/后):
通风盘/通风盘
悬架系统(前/后):
双叉臂/双叉臂
轮胎:
前/40ZR20
后/35ZR20
最高车速:km/h
0~公里/小时加速:
4.5s
综合油耗:
8.6L/km(工信部)
宝马M5
售价:.99万元起
引擎:V8,双涡轮增压
排量:mL
最大功率:
kW/5~rpm
最大扭矩:
Nm/~5rpm
变速器:
8挡手自一体
长/宽/高:
//2mm
轴距:mm
驱动方式:
前置四驱
制动系统(前/后):
通风盘/通风盘
悬架系统(前/后):
双横臂/多连杆
轮胎:
前/35ZR20
后/35ZR20
最高车速:
km/h(电子限速)
0~公里/小时加速:
3.4s
综合油耗:
10.7L/km(工信部)
文:裴雷图:李骁